很多父母选择多生一个孩子,除了在二宝身上寄托了父母自己的期盼,也希望两个孩子长大后能相互照顾,成为彼此的情感支撑。
(资料图片)
父母生二宝的初衷是好的,但品尝家有二宝的快乐时,也需要有耐心和智慧去面对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的天然的竞争与嫉妒。
很多家庭中,二宝出生后,大宝会受到严重的忽视,常常被不公平对待,比如父母过度关注二宝,强硬要求大宝多忍、多让,这导致两个孩子无法和平相处,大宝常常觉得是二宝的存在抢走了自己本该得到的爱,把二宝视为“仇人”,觉得父母“偏心”,对二宝、父母充满愤怒。
有些大宝觉得自己的地位被二宝取代了,自己的存在变得不重要了、没有价值了,所有人都去爱二宝不爱自己了,自己没人爱、没人疼了,在家里没有归属感了。
部分大宝甚至会做出一些过激行为,如伤害自己(自杀、自残、离家出走、自我堕落等)、伤害弟弟妹妹(故意让二宝走丢、攻击二宝等)、伤害父母等。
近日《人民日报》报道,杭州市一女孩,因和家人赌气而爬上24楼窗户外沿要跳楼。
据了解,女孩今年14岁,家里还有个5岁的弟弟,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女孩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够好,感觉家里人更宠爱弟弟,跟自己沟通时简单粗暴,对弟弟总是很耐心,便赌气爬窗想要跳楼。女孩情绪非常激动,不允许家人靠近,并说“反正他们有弟弟了,我跳下去,(他们)也不会伤心的。”
24岁女孩小敏在父亲与继母的睡房中打开液化气罐阀门,试图杀害熟睡的父母。之后又因担心父亲咳嗽,折回睡房想拧紧阀门,但拧错了方向,气体越漏越多并产生“吱”的声音。
惊醒过来的父亲发现情况后迅速报警,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嫌犯是自己的女儿。在警方面前,小敏谈起作案动机,称“父母对弟弟太好了,心中不平衡”。小敏还说,中途放弃是因为后悔了。
类似于这种因为嫉妒弟弟妹妹而发生的案件是非常多的,有的因为嫉妒弟弟妹妹而故意让其走丢,有的因为嫉妒二宝而有意无意导致其受伤害,有些表面上听父母的话照顾弟弟妹妹,但经常趁父母不注意而攻击弟弟妹妹。
这些案件有个相似之处:大一点的孩子,因看到父母对弟弟妹妹那般疼爱,而对自己慢慢疏忽,对比之下他们觉得是因弟弟妹妹的出现,导致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了,于是对父母、弟弟妹妹充满憎恨、怨气。大孩子对自己的攻击(自杀、自残、离家出走、自我堕落等),其实也是在攻击、控诉父母——“我伤害你的孩子(我自己),看你心不心疼、后不后悔!”
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很多大孩子在对咨询师信任后,表露自己想离家出走或自杀自残,是觉得父母不够爱自己,觉得自己离家出走或死后,父母会担心、痛苦、绝望,会不断思念自己,并不断反思、忏悔他们的过错,希望自己离家出走的行为或自杀的行为能够惊醒父母,也让父母切身体验一下自己内心常常体验的痛苦、绝望,看到他们痛哭流涕、不断悔过,自己才会原谅他们曾经对自己的伤害。
01
一个人的外在行为,往往是TA内在渴望的外化,因为内在的渴望得不到满足,所以会通过外在行为来让自己获得满足。
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孩子外在的行为,而未看到TA内在的渴望。“反正他们有弟弟了,我怎么样(好与坏)他们都不会在乎”,这是大孩子内心的无奈与怨言。大孩子内心对爱、关注的渴望不被父母看到,但又非常希望被父母看到,若好的表现不被及时肯定、支持,那就采用更坏、更糟糕、更毁灭的方式让父母看到!
大孩子这些变化,一方面是跟弟弟妹妹出生后,父母减少对大孩子的关注有关,另一方面跟大孩子内心害怕爱被弟弟妹妹夺走的恐惧、不安有关。
一个家庭系统中,新成员的到来必定会影响这个系统的平衡性。弟弟妹妹未到来之前,大孩子在家庭中一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内心会觉得“爸爸妈妈只爱自己一人”。
弟弟妹妹这个“竞争者”的突然出现,往往会让大孩子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非常恐慌,甚至出现退行行为,变得比之前更弱小、更“幼稚”,比如本来可以一个人睡,突然不敢一个人睡了;本来已经不尿床了,突然又尿床;本来学习还可以,突然学不会、考不好了,需父母经常督促;经常生病、容易受伤……这些表现都是潜意识里渴望获得父母更多关爱。
关于是否要提前跟大孩子商量二宝的到来,青少年儿童心理咨询师徐文娇老师认为,父母要不要生二胎,是父母自己的决定,不是大孩子的决定与责任。
二宝是父母自己的孩子,是夫妻之间的决定与责任,二宝不是大宝的孩子,也不为大宝而出生,大宝没有责任、更没有义务去承担二宝是否出生的选择。
最好父母自己做选择,但同时也尊重大宝在家庭的地位,提前告知大宝TA将有一个弟弟或妹妹的存在,让大宝接受这个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并做好心理准备。
此时,父母可以告诉大宝对TA的爱不会因为二宝而减少,但更重要的是“说到做到”!大宝在之前的人生经历中体验到的是“父母只爱我一个”,这个信念将被二宝的到来打破,新的信念“父母爱弟弟妹妹,也爱我”还未建立,也还未被经验到,大宝自然既想相信父母所说的,又心存怀疑。
所以,父母既然承诺对大宝的爱不会因为二宝到来而减少,那么在二宝出生后的前两三年里就需要对大宝做到,这样大宝才真的确信“弟弟妹妹不会抢走我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一如既往地爱我”。
二宝出生后,父母需要明白:爱二宝是父母自己的事情,不是大宝的事情,大宝可以爱也可以不爱,大宝爱弟弟妹妹,是因为TA爱爸爸妈妈,而顺带爱爸爸妈妈的孩子——弟弟妹妹。然后在与弟弟妹妹的相处中,有了情感链接,而发自内心地愿意照顾、呵护弟弟妹妹。
很多父母渴望做到公平、公正,对两个孩子均分爱,但这很困难,一是因为两个孩子本身就存在着客观差异,如何“均”才能“公平”呢?这“均”的标准太过繁杂,也难以让孩子真正的认可;二是孩子想要的是“完整”的爱,而不是被“均分”的爱。
在对待两个孩子时,不需要平均分,而要独特,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有一份独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爱,也明白自己是独立个体,各自不同,无需处处与对方比较。
一般而言,在二宝出生的前两三年里,父母越认可大宝,越尊重大宝,越爱大宝,大宝越愿意友善对待二宝,跟父母一同照顾、爱弟弟妹妹,甚至有些父母会发现,大宝二宝很亲密,二宝比较信任、依赖大宝,大宝也有了做哥哥姐姐的担当。
而若大宝与二宝关系越亲密,二宝越是崇拜大宝,觉得大宝很厉害,也想模仿、跟随大宝,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就促进了二宝的成长。大宝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被依恋、被信任、被崇拜的美好感觉,也更愿意帮助、指导二宝,从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甚至自豪感。
当然,两个宝贝的相处中,大宝和父母都会面对一些挑战,比如两宝需求相冲突,大宝和二宝面临的是得与失的选择,父母面临的是如何平衡冲突。当大宝二宝发生冲突时,父母不要做评判者、仲裁者,而是要做个调节者,看见冲突中每个孩子的情绪与需要,引导他们自己去处理。
一般而言,父母的仲裁、评判会让孩子感觉父母维护了其中一方、批评了另一方,这样反而会加剧冲突。而且,有时孩子间的冲突就是为争夺父母的爱,父母本身就是他们冲突的根源,因此父母不宜介入,让孩子们自行处理,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两个孩子都无偏爱的迹象,孩子们才会学会在冲突中或坚持或妥协,学会更好的平衡自己的需要与别人的需要,在人际交往中会更懂得合作,也更擅长处理冲突。
听说吧心理咨询结语
曾经有人说,对孩子来说世界上最好的礼物就是“手足”,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成长,当父母都已老去时,他们仍在彼此的生命中举足轻重!希望爸爸妈妈在孩子早期,能够让孩子们之间的竞争、嫉妒变为良性,促进孩子们的健康发展和手足之情,学会更好地爱与被爱。
徐文娇
·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高级心理咨询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沙盘游戏咨询师
·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会员
·广东省心理学学会会员
·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会员
·广东省妇联“维权服务站”心理顾问
END
▎本文为中心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标明出处,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标签:
相关新闻
保险时讯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