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基地做研究 在田间写论文|全球即时看
2023-05-11 16:12:28 来源:海南日报

5月10日一大早,在位于东方市海南水果岛牧场基地的火龙果科技小院,周兵辉迅速穿好衣服,戴上遮阳帽,就从基地出门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又到了一周的施肥日,周兵辉和同学谷萌要对2亩试验小区的火龙果进行施肥作业。他先是来到基地仓库,根据自己研究课题所定的试验方案,称取所需肥料。2个小时后,他将装满肥料的塑料筐搬上三轮车,骑着三轮车赶到试验小区。

只见,一排排翠绿粗壮的枝条蓬勃生长,翠绿枝条上,挂了不少果实。此时的太阳火辣辣地照射大地,汗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模糊了他的眼镜。放下塑料筐,周兵辉摘下眼镜,擦了擦汗水,立即开始加水、配肥。完成一系列操作后,他就像是当地农户一样,熟练地拿起水管对准植物根部,进行水肥一体化浇灌。

周兵辉是中国农业大学2021级硕士研究生,就读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去年1月,根据研究方向,他和同班同学来到东方火龙果科技小院,开启2年的“进基地读研”时光。

东方火龙果科技小院是由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连同海南水果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水果岛公司),在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和东方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建立的,旨在针对企业火龙果现实存在的生产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找到解决办法,更好带动当地火龙果产业发展。

“感觉很新奇,来基地才知道火龙果是长在枝条上,夜间还要补光,场面非常壮观!”自幼生活在北方的周兵辉,起初并不了解火龙果的生长环境,更别提种植管理了。

怎么办?唯有沉下心来深入基层学习。刚进驻基地,周兵辉从海南水果岛公司技术总监郑勇健手里接过一本《火龙果系统栽培管理学》,反复研读。有空的时候周兵辉就跟着郑勇健去田间地头,了解火龙果特性,还前往三亚、乐东等市县的火龙果基地学习。

火龙果四季挂果,每月要采收。为了更好开展研究,周兵辉和同学一头扎在基地,不仅吃住在基地,一年到头几乎很少回家。曾经白净的他,已是皮肤黝黑。“刚开始很介意皮肤晒黑,慢慢地习惯之后就不在意了,这也是我们工作的一种外在体现。”周兵辉说。

“科研的目的是服务生产实践。”在前期了解企业生产管理记录的过程中,周兵辉和同学发现基地企业施肥不合理,养分利用率过低,影响产量。结合所学,经过与导师、企业的交流,他设计了一个优化磷钾肥配比的试验方案,并将此作为研究课题。

每周施肥,隔一段时间记录施肥后的出花率、产量和大果率,周兵辉通过产量对比,通过施肥调整,不断优化,从而得出投入与产出的最优比例。今年4月初,他和同学合作,一起申请了《火龙果施肥配方及施肥方法》专利。他也从“种植小白”成长为“科技达人”。

“按照小院师生的建议,我们优化施肥方案,去年亩产达1万斤以上,高于前年的亩产8000多斤,年产量提升了20%以上!”郑勇健坦言,这些高校学子以科学数据为支撑,帮助企业实现标准化生产。郑勇健一直致力于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并积极寻找合作。后来,中国农业大学在企业的牧场基地建立了东方火龙果科技小院,推动当地火龙果产业绿色发展。

“这里气候炎热,条件艰苦,没想到,他们能坚持下去。”在郑勇健看来,这些高校学子坚守这里进行研究,是很不容易的。当前,他们正准备和企业共同申请新专利。

施完当天的肥料,周兵辉简单收拾后,来到小院办公室,整理数据,把数据录入电脑,同时整理小论文的写作大纲,为下周和导师讨论交流做准备。说起未来的打算,周兵辉笑着说:“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愿意留在海南,为海南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标签:

下一篇: “巾帼不让须眉,柔肩也可担重任” 走进鲁南制药揭秘“娘子军”的传奇故事
上一篇: 硅业分会

相关新闻

保险时讯